二维码

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

Top
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
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
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
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
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
 焦作晚报 “焦作+”客户端
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
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
  您现在的位置: 焦作网 > 新闻专题制作 > 学习实践 > 正文
 
     

    新闻专题制作

    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
    王运涛
    更新时间:2025/4/2 10:30:42    来源:焦作日报

    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。近年来,随着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”理念的深化,黄河流域各省区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积极探索,力图通过文化赋能旅游、旅游激活文化的方式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旅地标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,应立足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现状,通过提升辨识度,构建起特色鲜明、可持续的文旅地标体系。

      “以文塑旅”,让文化赋能旅游产业。深挖文化内涵,构建差异化IP。文化的独特性是文旅地标的核心竞争力。陕西通过整合兵马俑、华清宫等资源,打造“大西安”文化品牌,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。此类案例表明,需从历史、民俗、红色文化等维度提炼独特IP,避免“千城一面”。科技赋能,创新文旅体验。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技术为文化活化提供新路径,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提升游客参与感,还延长文旅产业链,催生文创衍生品、数字藏品等新业态。构建“文化+”产业链,拓展消费场景。文旅融合需跳出单一景区模式,向全产业链延伸。河南巩义整合农业资源,推出“青龙山泉”饮用水、特色农产品展销,形成“文旅+农业”的复合模式。

      “以旅彰文”,用旅游激活文化传承。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重要载体。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以《清明上河图》为蓝本,复原宋代市井生活,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,成为文化活化的典范。非遗与旅游的融合需突破“静态展示”局限。河南博物院开发的考古盲盒,将文物挖掘过程转化为趣味体验,销售额突破千万元;河南电视台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,以现代视听语言重构传统节日,带动文旅消费热潮。此类实践表明,非遗需通过创意设计、IP授权等方式融入现代生活。节庆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放大器。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、商丘木兰文化节等通过演艺、赛事、展览等形式,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旅游产品。未来需强化节庆的持续性与国际性,如借鉴成都“花田烧烤”、贵州“火锅专线”等案例,打造“四季有节、全域联动”的节庆体系。

      就如何提升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辨识度,一是强化顶层设计,推动区域协同。沿黄各省区需打破行政壁垒,打造跨区域精品线路。二是培育龙头企业,激活市场活力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,探索“政府引导+市场运作”模式。三是完善基础设施,优化服务体系。针对偏远景区交通不便、服务滞后等问题,加大智慧旅游投入,提升服务质量。四是构建评价机制,保障可持续发展。设立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绩效评估中心,对破坏文化遗产、过度开发的行为实施惩戒,对创新案例给予政策激励。

      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,既需守护文化根脉,又需拥抱时代创新。未来,唯有坚持系统性思维、市场化导向与科技赋能,才能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持久魅力,为区域经济与文化复兴注入新动能。

    (作者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)

    文章编辑:李灿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焦作网免责声明:

    本网所有稿件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   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。
    刊发、转载的稿件,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。


    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
    王运涛
    2025/4/2 10:30:42    来源:焦作日报

    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。近年来,随着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”理念的深化,黄河流域各省区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积极探索,力图通过文化赋能旅游、旅游激活文化的方式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旅地标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,应立足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现状,通过提升辨识度,构建起特色鲜明、可持续的文旅地标体系。

      “以文塑旅”,让文化赋能旅游产业。深挖文化内涵,构建差异化IP。文化的独特性是文旅地标的核心竞争力。陕西通过整合兵马俑、华清宫等资源,打造“大西安”文化品牌,年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。此类案例表明,需从历史、民俗、红色文化等维度提炼独特IP,避免“千城一面”。科技赋能,创新文旅体验。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技术为文化活化提供新路径,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提升游客参与感,还延长文旅产业链,催生文创衍生品、数字藏品等新业态。构建“文化+”产业链,拓展消费场景。文旅融合需跳出单一景区模式,向全产业链延伸。河南巩义整合农业资源,推出“青龙山泉”饮用水、特色农产品展销,形成“文旅+农业”的复合模式。

      “以旅彰文”,用旅游激活文化传承。旅游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重要载体。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以《清明上河图》为蓝本,复原宋代市井生活,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,成为文化活化的典范。非遗与旅游的融合需突破“静态展示”局限。河南博物院开发的考古盲盒,将文物挖掘过程转化为趣味体验,销售额突破千万元;河南电视台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,以现代视听语言重构传统节日,带动文旅消费热潮。此类实践表明,非遗需通过创意设计、IP授权等方式融入现代生活。节庆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放大器。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、商丘木兰文化节等通过演艺、赛事、展览等形式,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旅游产品。未来需强化节庆的持续性与国际性,如借鉴成都“花田烧烤”、贵州“火锅专线”等案例,打造“四季有节、全域联动”的节庆体系。

      就如何提升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辨识度,一是强化顶层设计,推动区域协同。沿黄各省区需打破行政壁垒,打造跨区域精品线路。二是培育龙头企业,激活市场活力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,探索“政府引导+市场运作”模式。三是完善基础设施,优化服务体系。针对偏远景区交通不便、服务滞后等问题,加大智慧旅游投入,提升服务质量。四是构建评价机制,保障可持续发展。设立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绩效评估中心,对破坏文化遗产、过度开发的行为实施惩戒,对创新案例给予政策激励。

      黄河流域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,既需守护文化根脉,又需拥抱时代创新。未来,唯有坚持系统性思维、市场化导向与科技赋能,才能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持久魅力,为区域经济与文化复兴注入新动能。

    (作者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)

    文章编辑:李灿 
     

    版权声明 | 焦作日报社简介 | 焦作网简介 | 网上订报 | 联系我们
    版权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。
    《焦作日报》遗失声明热线:(0391)8797096 邮编:454002
   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391)8797000 举报邮箱:jzrbcn@163.com
    河南省“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”专项整治工作热线:0371-65598032 举报网站:www.henanjubao.com
   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-1
   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41120180013
  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11642120  地址: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·国贸大厦 


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版权所有: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。
  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41120180013 电话:(0391)8797000